在现代工业中,聚酰亚胺(PI)膜因其卓越的性能,如优异的耐热性、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出色的化学稳定性等,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、微电子等众多领域。下面将详细介绍聚酰亚胺PI膜的工艺流程。
一、原材料制备
PI膜的原材料主要是芳族二胺和芳族二酸。这两种原料在特定温度和反应条件下进行缩聚反应,先形成无色液体,接着加入溶剂。当反应溶液达到一定浓度时,再加入硫酸混合酸化,经过加热反应,最终使树脂形成。得到的树脂经粉碎、分级后,可得到不同颗粒度的树脂粉末,为后续成膜工序做好准备。
二、薄膜制备
- 流涎法:这是早期常见的方法。先将聚酰胺酸(PAA)溶液均匀流布到一个连续运转的金属带上,金属带带动溶液进入干燥箱部分蒸发溶剂。然后经过加热辊筒进一步干燥,之后骤冷、卷取,便得到连续长度的PI膜。此方法生产的PI膜长度不受限制,剥离方便,平整性好且厚度均匀,但对设备精度要求较高,且PAA溶液粘度大,消泡过滤困难,生产速度较慢,主要用于熔融温度高、熔体粘度大或分解温度与熔融温度接近的塑料品种。
- 拉伸法(双轴定向拉伸法):分为单一的拉伸法和流涎 - 拉伸法两类,目前业界更推崇流涎 - 拉伸法。该方法先将PAA溶液流涎形成薄膜,蒸发掉部分溶剂后,在聚酰胺酸阶段进行定向拉伸。通过多级精确温度设定的隧道炉均匀加热,确保凝胶在拉伸过程中不出现厚度不均问题,同时使材料充分脱水并完成亚胺化。影响其拉伸薄膜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拉伸比、拉伸速度、拉伸温度等工艺参数,以及高聚物有无结晶倾向、热处理条件等。 聚酰亚胺PI膜的工艺流程涵盖多个环节。这些工艺流程相互协作,共同塑造出性能卓越、应用广泛的聚酰亚胺PI膜,满足不同领域对于高性能材料的需求,推动着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。